查所有液壓控制元件,尤其是調速元件均沒發現任何問題。更換了部分調速閥,故障仍未消除。后經過拆檢油缸發現活塞“O”形密封圈嚴重磨損,使油缸兩腔液壓油互竄所致。分析其原因,由于“O”形密封圈磨損后,油缸有桿腔與無桿腔間隙增大互通,當關閉調速閥3或截止閥2時,就等于切斷了油缸有桿腔的回油路。
從理論上講,壓力油進入油缸無桿腔時,在活塞上形成一個推力F無,使活塞產生向有桿腔移動的趨勢,因為油缸有桿腔回油關斷,腔內油液迅速形成背壓,使活塞兩端受力平衡而靜止不動,此時F有=F無,而無腔油液壓力因活塞受力面積不同而不同,即P有>P無。在實踐中,因油缸兩腔形成間隙互通,油缸腔內壓力油有從高壓區向低壓區流動的趨勢,流動一產生,腔內壓力P有降低,P無升高,作用在活塞兩端的推力F無>F有,活塞失去平衡向有桿腔移動尋覓新的平衡點。如此往復,活塞一直移動到有外力阻擋才能停止。上述現象的產生給機床的維修工作帶來了很大影響,更換油缸活塞“O”形密封圈后,機床故障消除,運行恢復正常。
副葉輪加停車密封泵在運轉時,副葉輪所產生的壓頭平衡了主葉輪出口高壓液體,從而實現密封。停車時,副葉輪不起作用,因此必須同時配備停車密封裝置解決停車時可能產生的泄漏。
副葉輪密封結構簡單、密封可靠、使用壽命長,運轉中可實現滴水不漏,因此在輸送含雜質介質的泵上經常采用。副葉輪良好的密封效果是有條件的,即工作壓力不允許超過允許的工作壓力。一旦超過,會產生嚴重的泄漏。工作壓力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泵吸入口的壓力變化,因此采用副葉輪密封的泵,必須對泵的進口壓力做出嚴格的規定,否則密封便會失效。由于停車密封的形式很多,失效后也容易發現
您好,歡迎蒞臨恒耀密封,歡迎咨詢...
![]() 觸屏版二維碼 |